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心理小课堂

不忘过去,不惧未来

发布时间:2020-04-12 14:36:00

 

不忘过去,不惧未来

--谈自我认同在心理咨询里起的作用

张翎

    

经常有家长问“你们的咨询是怎么起作用的?”

铺开了说能说好多,比如自由受保护的空间,心灵的自主性,倾听共情镜映,给孩子矫正性的体验,修复自恋损伤,主体间的“相遇时刻”等等。

 

刚好最近写文写到自我认同,涉及到自体心理学的一点内容,突然想关于这一点展开了说一说。

也就是从“自我认同”这个角度说一说咨询是怎么起作用的。

 

埃里克森在《童年与社会》这本书里首次提出“同一性”的说法,指我是谁?我的价值和我未来的方式到底是什么? 

是一个人在过去的经历中形成的对于“我是谁”这种自我感觉的连贯统一的认识。也就是说,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自己之间形成了连续性的感知。

这样一种具有时间连续性的自我认同,其实是持续一生都在进行的,只不过在青少年阶段显得尤为重要,而且是这个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

 

 

那为什么基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自我认同这么重要?咨询师又能对此做些什么呢?

 

1. 目标和动力

 

有家长说,“我家孩子你如果不催他写作业,不陪他写作业,他就能一直不写。为了早点睡觉,就只能催着陪着。”

当然原因会有很多,有一种可能是孩子没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对自己缺乏管理和责任心。

和孩子互动的时候,问他一些想法经常回答“不知道”,这三个字几乎成了口头禅,或者也有孩子回答说“过去我都不记得了,我只记得今天的事情。 ”

似乎不念过去,不念未来,很活在当下,开心就好。

但是这样一个活在当下的状态也使得孩子不能发展出对于自己的责任心,似乎得过且过,没有目标没有理想,有点行尸走肉。

当然我们都知道“忘记”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因为曾经的伤害让人难以承受,但是这样的“忘记”也让孩子对自己失去了一部分连接,记忆断篇了,“我是谁”这个拼图缺了一块。

 

原本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连贯的。时间轴从过去指向现在,再指向未来。

过去的逐步发展造就了现在的自己,现在的自己又对未来的自己有影响。

如果孩子内心存有这样的一个时间轴,那么很自然地现在的自己会对未来有一个延展性的想象,那么目标和理想也就顺其自然出来了。

知道现在的自己对未来有影响,那么责任心就出来了。从而内心形成对自己的“忠诚”,形成自信和坦然。

所以我们就知道,由于创伤或者其他原因使得孩子对于“自己不断发展变化”这样一个过程没有感觉,自我连续发展的延展性断裂,没有一个基于自我认识之上的对于未来的想象,那么又哪来的责任心和目标呢?

即使有目标,那是不是大人给他定的目标,而不是孩子发自内心的目标?不是贴近孩子内心的一个目标,又怎么能有驱动力呢?

 

2. 存在性安全感

 

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连贯,也就是时间上的连续性。

英国存在主义心理学家莱恩描述的一个人觉得自己在世界上是真实的、活生生的、完整的、在时间上连续的人。”这样的人是带有存在性安全感的人。

 

自体心理学创始人科胡特提出“作为空间中的一个单元,时间中的一个连续体,行动的发动中心以及印象的接受中心,所带来的安全感。”

 

所以人的一个基本需要就是要努力维持这种连续性和统整感,这些能带来人存在性安全感。

只是有时候一些遭遇使得内心冲突太大,为了保护自己继续生存而选择对痛苦视而不见,把痛苦隔离分裂出去,选择性遗忘。(这并不意味着咨询师要给孩子重现那些创伤的过往,这也是与成人工作的不同之处。)

 

 

由此我们知道基于时间连续性的自我认同是多么重要,那我们心理咨询师又能做些什么呢?

我们做个案的时候,也是逐渐地画出孩子们从小到大的一个时间轴,把发生的重要事件标记在时间轴上面(重要事件通常来源于家长访谈的内容)。

让我们自己内心清楚这个孩子是怎样成为“现在的他/她”,从整理到个案记录里到内化到我们心里,和孩子工作的时候,这样的一个时间轴以及对孩子这样的一个理解就是一个工作的大背景。

在开始工作之前的几分钟,孩子还没进到咨询室,我通常会把这样一个背景预先装到心里,有时候会在心里回顾一下上次的咨询,带着这样的连续性以及内心的一个连接,进入工作状态。

 

工作的一部分内容就是镜映咨询师像一面镜子,反射出孩子的情绪想法感受意图等让孩子自己看到。

比如你看起来好像很[难过/生气/内疚…],发生什么事了吗?你希望……是吗? “你是说你想……是吗?”

这能帮助孩子清楚自己的内在体验,帮孩子心智化,促进心理成熟。满足他渴望“被看到,被重视”的愿望,从而在某些固着点上有所松动。

最重要的是,咨询师把孩子真实的、活生生的、完整的样子反馈给孩子看到,

让他了解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他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慢慢形成稳定的自我认同。这种自我认同也是一种不断增强的自信心。

 

咨询师随着工作的进展,慢慢形成对孩子相对完整和具有时间连续性的一个认识,把这样的认识装在自己心里,通过咨询室里面与孩子之间此时此地的互动,把孩子的状态镜映给孩子看到。

将一个人的人生偶然事件组织成一个连贯的叙述是一种有治疗效果的分析。和成人工作的时候,这样的分析和意识化做得更加明显,和孩子工作的时候这些分析的工作更多是放在咨询师内心。

虽然放在内心,但是正因为咨询师更理解他是谁所以互动时咨询师给的回应就会更贴近孩子的感受,孩子通过咨询师的回应慢慢知道我怎么了、把“我是谁”这个拼图补起来。

咨询师也慢慢让孩子清楚在时间轴上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样子,那么孩子的眼光就有可能具有延展性从而指向未来,从而生发出目标和理想。

 

同时,咨询师通过慢慢稳定孩子的自我认同,能够增强孩子存在性安全感,让他安心存于这个世界,能够灵活应对来自外界环境的挑战和冲击。

 

从“不念过去,不念未来”的状态慢慢变为“不忘过去,不惧未来”。

 

 

 

参考:

埃里克森《童年与社会》

Peter A.Lessem《自体心理学导论》

Arlene Kramer Richards《女性的力量》